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近四成未成年网民遭遇过网络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11月30日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就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情况、接入环境、使用情况、上网的教育与管理、网络安全与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统计解读。
核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注:本次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下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在校学生,不包括6岁以下群体和非学生样本)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
2018—2021年全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图/报告截图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自2018年以来持续缩小,2021年除小学外,其他学历段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于城镇。另外,互联网对未成年群体渗透的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小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5.0%,28.2%的小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接触互联网。
从接入环境来看,未成年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0.7%,使用智能台灯、智能音箱、词典笔等新型上网设备的比例为21.7%、19.9%和16.4%;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比例为86.7%,较2020年提升3.8个百分点。
使用情况方面,未成年网民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注:此处的网上学习具体包括利用互联网做作业、复习、背单词、在线答疑、网上课程学习等)的比例为88.9%,较2020年下降1.0个百分点;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看短视频、参与网上粉丝应援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2.3%、47.6%和5.4%,较2020年分别下降0.2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
新型智能设备在未成年网民中有较高使用率
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的上网设备仍以手机为主,但90.7%的占比较2020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的上网使用比例分别为41.1%、38.4%、45.7%和39.3%,较2020年均有所提升。
本次调查首次纳入了智能台灯、智能音箱、词典笔等新型上网设备。其中,智能台灯和词典笔在小学生中的使用率分别达到21.8%和17.3%,均高于高中生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这两款设备都呈现出“学龄段越低,使用率越高”的特征。
未成年网民上网设备使用情况(多选)。图/报告截图上网设备在城乡间亦存在差距。城镇未成年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多样,而农村未成年网民的上网设备则相对单一。数据显示,农村未成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2.5%,是使用率唯一高于城镇未成年网民(90.2%)的上网设备。
在上网设备的拥有情况上,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比例达到86.7%,较2020年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手机仍然是未成年网民拥有比例最高的上网设备,其次为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与2020年相比,手机的拥有比例有所下降,而其他上网设备的比例有所提升。此外,农村未成年网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的比例为69.2%,比城镇未成年网民(58.3%)高10.9个百分点,拥有其他上网设备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
未成年网民上网设备拥有情况(多选)。图/报告截图报告还指出,新型智能设备功能丰富,给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但在信息内容、隐私安全等方面的规范标准参差不齐,其广泛使用也伴随着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数据显示,56.0%的未成年网民、56.8%的家长、79.0%的教师表示对智能手表、智能音箱、词典笔等上网设备存在安全风险表示担心。
近四成未成年网民遭遇过网络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
在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与权益保护方面,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保持下降态势。未成年网民表示“自己曾在过去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25.5%,较2020年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遭遇账号密码被盗、上网设备中病毒的未成年网民比例略有下降,但遭遇网上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的比例略有升高。
另据数据显示,38.3%的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其中,炫耀个人财富或家庭背景的内容最为常见,其次为宣扬不劳而获、躺平等思想的内容,以及血腥暴力内容。
未成年网民遭遇网络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的情况(多选)。图/报告截图网络暴力也是未成年网民难以规避的情况,数据显示,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为16.6%;自己或亲友在网上遭到恶意骚扰的比例为7.0%;个人信息未经允许在网上被公开的比例为6.1%。
当遭遇网络暴力,超过九成的未成年网民会向外界寻求帮助。其中,55.8%的未成年网民会向父母等亲人寻求帮助;但仍有8.5%的未成年网民表示不会告诉其他人。
未成年网民对网络暴力的处理措施(多选)。图/报告截图在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维护的认知方面,79.8%的未成年网民知道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侵害自身的不法行为进行权益维护或举报,较2020年提升5.7个百分点。其中,小学生的认知比例为72.5%,较2020年提升7.4个百分点;初中生、高中生的认知比例也分别较2020年提升了5.7和4.4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未成年网民在网络安全防范方面的意识与家长、学校所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情况相关。仍有20.0%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在上网过程中没有考虑过网络安全防范问题。通过学历段进行区分发现,小学生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初中和高中生网民相对较低。此外,66.3%的未成年网民表示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未成年人上网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自我防范意识(多选)。图/报告截图家长的管理和引导方式影响孩子的上网行为和习惯
如何为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保驾护航?报告称,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家长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和引导方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和习惯。
影响首先体现在时长方面。分析发现,家长自身的网上娱乐行为会影响到未成年人上网时长。数据显示,在家长经常玩手机游戏或看短视频的家庭中,未成年人工作日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达12.1%,节假日平均每天上网在5小时以上的比例达14.9%;而在家长不经常玩手机游戏或看短视频的家庭中,上述两个比例仅为6.5%和6.4%。
其次体现在未成年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上。分析发现,未成年网民上网时长是否受到家长限制,显著影响其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经常受到家长限制的未成年人,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9.9%,比不受家长限制的低27.5个百分点。
未成年网民上网时长受到家长限制情况与对互联网主观依赖程度的关系。图/报告截图是否与父母共同生活,也影响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同父母双方一起生活的未成年网民中,认为自己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16.2%,而与父母中的某一方生活、与其他亲属生活的未成年网民中,这个比例分别为22.4%和21.3%。
另一方面,家庭也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网络安全教育责任。91.2%的家长进行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教育,占比最高的教育内容是防范网络诈骗、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避免浏览不良信息。
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多选)。图/报告截图此外,54.0%的家长要求孩子的上网行为必须在自己的监督之下。79.7%的家长会与孩子进行约定,允许孩子适度上网娱乐;13.0%的家长禁止孩子上网娱乐;7.3%的家长则不会限制孩子的上网娱乐行为。
最后,家长自身的网络素养情况亦关系到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数据显示,25.3%的家长认为自己对互联网存在依赖心理,如果闲下来不上网会感到不舒服。这有可能影响其对子女上网行为的管理。
新京报记者 罗艳
未成年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