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花买房子的文章看多了,今天来一期室内设计师和老房改造的故事,希望给纠结老旧小区居住体验的买房人一点参考。
本期特邀《居住在中国》栏目首期主角:室内设计师KK,她要在38W预算内,翻新一个160㎡的家。
看完发现,只要装修得好,住在老旧小区也可以拥有人类高质量生活。
楼龄40年“老大房”虽旧,
但拥有无限可能性。
走在广州老城的街道,楼栋外氧化的外墙,陈旧的门口,都透露出它们所经的岁月风霜,很难想象,住在里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而KK一直是租住在新小区,对于老旧小区,初印象也是跟大众一般,外立面脱落斑驳,内里细嗅是霉湿的味道,空气中弥漫着灰尘……
直到与这套有着40年高龄的“老大房”相遇,她才发现,老房子也可以住得很舒服。
这套房子,是Derek奶奶留下的,位于越秀区,虽然有着40年的历史,但保养得意外得好,浅黄的外立面,还有加装后没有造成任何遮挡的电梯,绿意盎然的小区环境,干净整洁的街道,对比高楼林立围绕的小区,别有一番风味。
而且是少见的大面积和方正户型,160平的4房3卫,不过也有着老房子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整个房子格局虽然板正,但是梁柱不少,空间隔断性强,导致房内采光度较差。
改造前户型图
房子的功能分区很杂乱,淋浴间和洗手间是分开,淋浴间位于入门右手边,而洗手间则是位于厨房旁,入门左手边则是一个废弃洗手间,后方是一个杂物房,洗漱动线并不合理。
入门处的淋浴间
其次,装修偏老旧,有着40年楼龄的它采用的是80年代的设计,家具也都是老一辈最爱的红木款式,而且Derek太太也非常喜欢买二手的和中古家具;虽然他们在15年翻新过地板,但经常会有漏水现象。
Derek奶奶留下的复古老吊灯
而且家里的杂物还是比较多的,源于Derek夫妇很懂生活,爱好很广泛,做饭、品酒,看书、听歌、爱逛中古市场、高尔夫……所以他们希望房内四个柜子的书,四个大专业酒柜,还有他们的音乐玩具:一台大的B&O音箱、唱片机、muji的光碟音响,Sonos five,四张大藤椅等老式家具,都能留下。
家里要保留的东西比较多
另外,房子内的两个阳台,放着生锈的铁架子和被腐蚀的铁锈网,绿植攀爬、缠绕在铁架子上进行野蛮生长……
乱且旧,但充满着无限可能性,这是KK对这套房子的评价。
城市里的玻璃房,
另一种“小资”生活。
Derek给到的预算是38W(含装修家电),但对于160㎡的面积来说, 预算非常紧凑,因此KK将重心放在改善动线方面,尽量少动墙体的情况下,做了新的布局和动线的规划,硬装则主要解决水电老旧问题。
房子格局方面,一个次卧改为餐厅,一个改为书房,只留下2个卧室,客厅和饭厅空间打通,增大活动空间。
原来入门处的废弃洗手间改为入户玄关和洗衣处,沐浴完后可以将衣服放进洗衣机里,不需要再绕去厨房,同时也可以收纳清洁工具;原来的洗衣区则扩充为厨房,满足主人家喜爱做饭的习惯。
原来的厕浴分离则做了保留,但在墙体规划的时候重新分配,解决了厕所对着客厅的问题和干湿分区的问题,也增加了厕所旁边的收纳,这样两者空间利用得恰到好处。
另外,在各个空间之间的墙体(非承重墙)加推拉窗户,譬如餐厅和厨房之间的窗让厨房变为半开放式设计,既能在餐厅看到厨房的动态,并和厨房内的人进行互动,又可以防止油烟扩散到餐厅。
客厅、次卧和书房之间的墙也增加了窗户设计,增加房子采光面积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客厅和各个空间联通度,减少封闭性,整个空间仿佛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房。
屋内显眼的梁柱,她没有做拆动,只是巧妙的修饰,譬如客厅的梁柱,直接用收纳柜覆盖,保证美观的同时也增加了收纳空间;还有顶梁,也是直接往下延伸做储物柜,两者很好融合在一起,丝毫不违和。
整个改动虽然看似简单,但能够使房屋功能分区更合理,但又不需要过多地拆除墙体,增加硬装成本,做到“便靓正”的效果。
正在工作的KK
KK一直游走在新区,时常面对崭新的城市界面,因为这套房子,她开始穿梭在广州老城街道,感受着这里的慢节奏,看看在浓密树荫下漫步的老人们,一种惬意感油然而生。
如果内里装修好了,配上成熟的生活氛围和浓厚的烟火气,生活的味道一下就出来了,居住舒适度并不亚于望江大平层。
最后,村花有话要说…
虽然本期故事面积仅供欣赏,但方法可以参考。
其实走在老区,可能一眼过去都是灰色水泥墙,但其实有不少老房子经过翻新,楼梯外立面和小区内里都维护得不错。
虽然有户型奇葩、采光不足等硬伤,如果有看中,可以提前咨询下室内设计行业的人士,看是否能通过装修改善,毕竟中心地段,成熟的生活氛围,半小时通勤圈,是很难复制粘贴。